去冬今春以来,我市以“全面绿化常宁,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市”为目标,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,按照“全面规划、分步实施、重点突破、整体推进”的原则,精心组织,强化措施,扎实推进植树造林工作,取得较好实效。截止目前,全市已完成植树造林5万亩,其中油茶造林2.7万亩,绿色通道绿化135公里,义务植树180万株。一是加强领导勤调度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工作,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、亲自督导检查,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专题调度,积极深入一线检查督促。市林业局把冬春造林当作中心工作来抓,成立领导小组,落实具体措施,并组建12个督查组深入各地巡回督促检查,实行一周一通报,半月一讲评,对工作进展快、造林质量好的乡镇通报表扬,对进展慢、质量差的通报批评。二是强化责任抓奖惩。对乡镇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增加“环境保护”牌子,将造林绿化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。实行造林绿化任期目标管理考核,对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的乡镇奖励3000元,连续三年评为优秀的奖励5000元,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,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乡镇和责任人不能评先评优。同时,市林业局对林业站站长也实行造林绿化任期目标管理考核,明确奖惩措施。2011年,对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进行了通报批评,对排名最后的白沙林业站站长给予了500元的处罚。三是办点示范促推动。建立市级领导和乡镇、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造林样板点,市委书记、市长坚持每月深入样板点参加劳动1—2天。着力打造了省道320线百里油茶产业示范带、湘桂高速油茶走廊和省道214线三条绿化风光带,并结合新农村建设,建立绿色生态村56个。去冬今春造林工作中,全市创办各类造林样板121处,办点面积1.8万余亩。四是优化服务保质量。市林业局从机关抽调30多名技术人员采取包造林公司的办法,加强技术指导,对整地、打穴、调苗、栽植、浇水、管护实行 “一条龙”服务。严格实行林业站技术人员“三包”制度,即包片或行政村、包造林质量、包技术指导,对整地、苗木、栽植等环节实行层层把关,跟班作业。同时,坚持边造边管,特别是对公司和大户造林的,造林后立即进行“回头看”,加强培蔸抚育,确保造林成活率。五是创新机制激活力。一方面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。以政府资金投入为引导、以社会资本和群众资金投入为主体、以项目资金和信贷资金投入为补充,建立多元化、多层次、多渠道的植树造林资金投入体系与机制。去冬今春,全市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达7000万元,其中市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,整合新农村建设、土地整理、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4000万元。另一方面创新造林经营机制。将植树造林与现有林地经营权流转结合起来,积极引导林地有序流转,推进规模化经营。如荫田镇通过对林地租赁价格按地类标准出台林地租赁指导价,流转林地近5万亩,成立了8个油茶专业合作社,引进了3家油茶开发公司,林地集约化经营率达80%。 |